English

巨牛般的瓦格纳

1998-03-18 来源:中华读书报 曹利群 我有话说

瓦格纳是一头好斗的牛,不论参加革命,追逐女人,挑起论战,他都是咄咄逼人。

音乐圈外的人不太知道日本作曲家团伊玖磨,但提起舞蹈组曲《丝绸之路》,人们便会记起他。团伊玖磨曾写过一组随笔《烟斗里出来的烟》,其中有一篇提到他在慕尼黑观看瓦格纳的四联乐剧《尼伯龙族的指环》时的感受。由于这部乐剧要连续观看四个晚上,所以团伊玖磨异常激动,甚至热泪滚滚全身发颤。激动之中想到这样气魄宏大的作品的确需要巨大的能量才能创作出来,于是给了瓦格纳一个绰号:巨牛。

我并非想在此提倡用形象来比喻作曲家,因为任何比喻都有先天的不足。但比喻也有一针见血、当头棒喝的妙用,让人能一下抓住一个问题的要害。团伊玖磨的比喻就属于这一种。瓦格纳身上的确有一种“牛劲儿”,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而且这是一头好斗的牛,不论参加革命,追逐女人,挑起论战,他都是咄咄逼人。这头“斗牛”的生活永远都是骚动不安,在各个方面都要成为征服者。每次陷入心灰意冷的沮丧之后,他一定会让已经干瘪了的自己重新振奋起来,膨胀起来。

他的作品无论在写作时间的跨度上(《指环》前后写了25年)和演绎时间长度与规模上都是“巨牛般”地庞大。这与19世纪末其他文学艺术形式渐趋庞大不无关系,典型的当属左拉的《卢贡-马加尔加族史》和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而连续在四个晚上听一部完整的作品,在西方音乐史上也属空前。据在拜罗伊特剧院亲自听过《指环》的严宝瑜先生讲,每出剧中间还要休息、吃饭,一耽搁就是两小时,无形之中剧就更长了。以至于当年柴科夫斯基在现场也听得昏昏欲睡。然而瓦格纳那不和谐的半音体系使他的音乐听上去总有一种动荡的、强烈的感情特征,加上扩大的管乐编制也使管弦乐的表现力得到极大地丰富,音色的变化中孕潜着一种膨胀的意志力。在《指环》的录音版本中,如果从演绎与声音两方面来考虑,匈牙利指挥索尔蒂与维也纳爱乐的合作版无疑是佳选之一。他那自信而霸气,宏大而有力,而且略带神经质的指挥风格,与瓦格纳作品的情感内涵不谋而合。索尔蒂以巨大的幅度编织了一个立体的、壮丽的瓦格纳式的交响外壳,那种高密度、大容量的音响吞噬力让你觉得分明又是一股“牛气”。

“两牛”合二为一,不知你是否吃得消?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